关注健康

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 为消化道早癌“排雷”

发布时间:2019-09-06 10:51:18


民以食为天。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消化系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据我国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占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消化系统肿瘤又以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最为常见。面对如此高发的消化道癌症,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黎明提醒:做到早查、早诊、早治,让消化道癌无处藏身。


抽血2毫升 病变早发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影响,胃癌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年轻人由于体质和耐受性比较强,即使患病初期一般症状也不明显。许多人在出现腹痛等症状后才做检查,多数已是胃癌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的同时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当前我国消化道肿瘤筛查和诊治方面存在发现晚、筛率低等问题。“缺少快速、便捷的初筛方法,就很难真正惠及到基层老百姓。”据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黎明介绍,科室为此从初筛着手,将胃癌诊治关口前移,通过血清胃功能检查进行早期筛查,如有异常再作进一步精查。血清胃功能检查测定的是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抗体含量,也叫胃四项。受检人只需抽2ml静脉血就可检查是否存在胃黏膜病变风险。

“对于血清胃功能检查提示异常的患者,再进一步行精细胃镜检查,即对可疑部位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可大大提高早期胃癌检查率。”王黎明主任说,相较于通过胃镜发现胃癌,抽血检查具有微创、经济、便捷的特点,适用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王黎明主任(左一)为患者做胃镜精查


胃镜精查 "狙击"早癌

日前,一中年男性因胃痛在当地医院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底有一鹌鹑蛋大小包块明显凸向胃腔,由于无法活检明确包块性质,所以不能作具体治疗。为此,他忧心忡忡,四处求医,最终来到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得知这一情况,王黎明主任告诉该患者,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包块性质,方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随即,在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医生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作了综合评估后,联合麻醉科很快为其进行了气管插管全麻下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报告提示胃底粘膜下实性团块为脂肪瘤,系良性肿瘤;在病人及家属强烈要求下,行微创治疗——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完整切除包块,患者多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王黎明主任介绍,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普通的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中晚期胃癌等疾病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早期癌的诊断就力不从心了。因为早期癌的黏膜变化细微,与普通的黏膜糜烂、炎症很难区别,一般需要活检才能确诊;而精查胃镜必须具有高清放大功能,可以进行电子染色,如发现可疑病变可采用化学及电子染色,并使用放大内镜精查,从而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及形态,有助于提高胃早癌检出率。


一颗胶囊“镜览无遗”

吞下一粒胶囊,就可以做完整个消化道检查,全程无痛不插管,是不是很神奇?日前,作为消化道体检筛查的新方向,一种新型无痛胃肠镜技术——磁控胶囊内镜已经在绵阳市中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开展使用。

王黎明主任介绍,胶囊内镜相当于小型摄影机,受检者通过口服內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裝置的智能胶囊,借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岀诊断。整个过程大约需要810个小时,期间受检者可以离开医院正常工作和生活,时间到后只需送回数据记录仪即可。一般在吞服872小时后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它具有扩展视野,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痛苦的优点。”王黎明主任说,吞服一颗胶囊,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无不适,无需麻醉就能实现全小肠段彩色图像大于170度全方位的拍摄,突破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对小肠疾病检查的局限性。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克罗恩病、经胃镜和肠镜无阳性发现者等均可适用胶囊内镜檢查。

据了解,一般快速型的胃癌发展需7——8年时间,普通型则长达20——22年。王黎明主任提醒,只要引起重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预防胃癌的发生。因此,早期胃癌筛查势在必行。同时,他还建议:若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旋菌感染者及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做好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