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

揭秘胰腺疾病的影像世界:双源CT的诊断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17 11:15:13


放射科何泉宇


胰腺是位于胃后方、腹膜后的狭长腺体,主要功能包括分泌胰液助消化以及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胰腺疾病是涉及胰腺功能异常或结构病变的统称,主要包括炎症、肿瘤、先天性异常等多种类型。胰腺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酗酒者、胆结石患者、高脂血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家族胰腺癌史者,50岁以上人群。

CT在胰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清晰显示胰腺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定位并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还能根据胰腺及胰周改变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也可用于胰腺疾病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的动态随访观察。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CT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通常高于超声,尤其对于较小或位于胰腺深部的病变,超声检查受胃肠道气体干扰较大,而CT能克服这一缺点提供更清晰图像。与磁共振成像(MRI)相比,CT在显示胰腺钙化、脂肪变性方面有优势,且扫描速度快适用于急诊患者检查,MRI对胰腺病变软组织分辨力更高,但检查时间长、费用高。

传统CT配备一套X射线源和探测器,基于单能量X射线对身体进行断层成像,可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位置、密度等基本信息,对于微小病变、早期肿瘤或性质难以鉴别的囊性病变等方面,诊断准确性相对有限,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主要依靠观察胰腺肿胀程度、胰周脂肪密度变化及有无积液等间接征象,一般不能直接对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只能通过观察胰腺形态学改变间接推断功能受损情况,在胰腺疾病治疗后的随访中可观察病变的大小变化、胰腺形态恢复等情况,但对于细微治疗反应不够敏感,扫描过程中为获得清晰图像通常需要较高X射线剂量,多次扫描或增强扫描时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



双源CT作为一种先进的CT扫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和评估中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其成像原理基于两套X射线源和探测器,可同时获取两种不同能量水平的X射线数据,实现双能量扫描。

凭借双能量扫描技术,可更清晰显示胰腺细微结构和病变细节,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胰腺肿瘤检出率较传统CT明显提高,通过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等参数能更准确区分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诊断准确性更高,不仅可以观察胰腺炎的形态学改变,还能通过双能量技术更好地评估胰腺组织灌注情况,早期发现胰腺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合胰腺灌注成像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对胰腺的血液灌注情况进行评估,为胰腺功能和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更丰富信息,能更精准显示肿瘤与血管的侵犯程度和范围,帮助外科医生更准确评估肿瘤可切除性,制定更合理精确的手术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可更敏锐地捕捉到胰腺病变在治疗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密度改变以及血供情况的变化等,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依据,采用先进的剂量优化技术如迭代重建算法等,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其虚拟非增强扫描技术可减少一次X射线曝光,进一步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由于双源CT的双能量扫描技术能够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比剂的用量,降低对比剂对患者肾脏等器官的潜在损害风险,对于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患者群体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